柿子上市季 消化内科里这类患者又多了

发布时间:2024-04-20 22:16:18 来源: sp20240420

  10月中旬,40多岁的谢女士回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复诊,一周前还在她胃里的两颗结石已经消失。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晓表示,每年秋冬季节,柿子上市后,科室都会收治数十名胃结石患者,多是因为过多食用柿子、黑枣、山枣等富含果胶的水果。

  10月初,家住宜宾市的谢女士因确诊胃结石,经当地医院转诊至四川省人民医院。“胃部两个结石,直径都有七八厘米。”胡晓推测,这样巨大的结石,应该是从几年前开始缓慢增长的。

  胡晓表示,以往胃结石的治疗方式通常采用传统外科手术,对患者来说,创伤大、恢复期长。后来,消化医生会尝试通过药物溶石或者内镜进行碎石,但因胃结石在胃内表面会形成一层“保护壳”,阻止药物进入结石内部,他们往往非常坚硬,难以“攻破”。而内镜中心通常使用的是用以切除息肉的器材,主要材质是细钢丝,容易变形,胃结石又光滑,难以套牢。常常只能剥离结石的一小部分,让患者服用药物、或者大量喝可乐,过一周复查再进行处理,对于比较大的胃结石,甚至需要反复“折腾”七八次。

  近几年,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团队从逆行胰胆管取石手术获得灵感,在国际上率先提出“拉锯法”的碎石方案,利用现有的ERCP金属鞘管、导丝进行碎石。这种方法方便、快捷、安全,操作时间仅需要10多分钟。后来,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少相应碎石工具,团队又开发了专用的胃结石碎石套圈器,简便易用,便于推广。“现在基本上能实现一次完成碎石,再服用药物或者大量可乐,基本上一周就能消除。”胡晓说。

  为什么胃里会“长”出结石?其实,胃结石并不是真正的石头,而是由一些食物或者异物在胃里凝结成的团块。根据不同成分和来源,胃结石可以分为植物性、动物性、药物性和混合性四种。其中最常见的是植物性胃结石,柿子是最常见的原因。

  植物性胃结石通常是人们在空腹或者饭后吃了过多的柿子、山楂等含有鞣酸的水果,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,并与果胶、食物残渣等粘合在一起而形成团块。团块有时候会随着胃肠蠕动排出体外,但有时候也会在胃里停留并逐渐增大,从枣子大到鹅蛋大甚至更大。

  哪些人容易得胃结石呢?胡晓解释说,主要是肠胃蠕动排空功能比较差的群体,尤其是老年人。例如患有萎缩性胃炎、糖尿病或慢性肾病,长期卧床或者活动过少,摄入多为纤维性食物的,患有口腔疾病、咀嚼功能下降的,另外,接受过外科手术、胃肠道解剖结构改变的,以及服用可能减缓胃收缩功能药物的患者,都是植物性胃结石的高危患者。

  胃结石会引起胃部不适、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的还可能因长期压迫导致消化道溃疡、出血、胃穿孔等并发症。医生提醒,预防胃结石,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饮食习惯,尽量避免空腹或者过量食用含有鞣酸的水果,如柿子、山楂、黑枣等,并且不要与含酸性或者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。

  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【编辑:邵婉云】